设计者需遵照给定的建筑设计条件确定建筑的平、立面方案设计,并在方案设计的基础上完成建筑立面施工图设计、必要的剖面图设计和各建筑标准平面层的施工图设计,采用天正建筑完成各建筑施工图。
在建筑设计的基础上完成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的结构方案布置,要求采用手算的方法完成构件的尺寸估计;刚度计算;荷载估算;水平力作用下的及竖向力作用下的框-剪力墙结构的协同分析;构件内力组合分析;构件截面配筋设计;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计算;典型柱下桩的根数的估算。以上计算内容的验算过程、计算涉及的设计依据和标准以及说明计算过程和结果的图表等需整理至计算说明书中。设计书需附完整的结构施工图,施工图可应用PKPM、探索者等专业软件辅助完成。
在结构设计完成后应根据设计的内容进行施工方案的施工组织设计。设计者需完成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依据和说明;工程概况及特点;施工部署和施工准备工作;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施工总进度计划;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法;拟投入的主要物资计划;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情况;劳动力安排计划;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季节性施工措施;施工平面总图、施工总进度图等内容。
三、设计图纸具体要求
(一)建筑施工图
(1)建筑平面图
1)承重墙、柱及其定位轴线和轴线编号,内外门窗位置、编号及定位尺寸,门的开启方向,注明房间名称;轴线总尺寸(或外包总尺寸)、轴线间尺寸、门窗洞口尺寸;墙身厚度(包括承重墙和非承重墙);当围护结构为幕墙时,标明幕墙与主体结构的定位关系;
2)主要建筑设备的位置,如卫生器具、雨水管等;电梯、楼梯位置和楼梯上下方向示意和编号索引;主要结构和建筑构造部件的位置、尺寸,如中庭、阳台、雨篷、台阶、坡道、散水等;
3)室外地面标高、底层地面标高、各楼层标高、地下室各层标高;底层平面标注剖切线位置、编号及指北针;
4)住宅平面图中标注各房间使用面积、阳台面积;
5)屋面平面应有女儿墙、檐口、坡度、坡向、雨水口、屋脊(分水线)、楼梯间、水箱间、电梯机房等;
6)图纸名称、比例;
7)楼层标准层可共用同一平面,但需注明层次范围及各层的标高。
(2)建筑立面图
1)两端轴线编号;建筑的总高、楼层位置辅助线、楼层数和标高以及关键控制标高的标注,如女儿墙或檐口标高等;
2)立面外轮廓及主要结构和建筑构造部件的位置,如女儿墙顶、檐口、柱、阳台、栏杆、台阶、坡道、雨篷、烟囱、门窗、幕墙、洞口、雨水管,以及其他装饰构件、线脚和粉刷分格线;
3)平、剖面图未能表示出来的屋顶、檐口、女儿墙、窗台以及其他装饰构件、线脚等的标高或尺寸;
5)各部分装饰用料名称或代号;
6)图纸名称、比例。
(3)建筑剖面图
1)剖视位置应选在层高不同、层数不同、内外部空间比较复杂、具有代表性的部位;
墙、柱、轴线和轴线编号;
2)剖切到或可见的主要结构或建筑构造部件,如室外地面、底层地(楼)面、、各层楼板、檐口、女儿墙、门、窗、楼梯、台阶、坡道、散水、阳台、雨篷及其他装修可见的内容;
3)高度尺寸。外部尺寸:门、窗、洞口高度、层间高度、室内外高差、女儿墙高度、阳台栏杆高度、总高度;内部尺寸:地沟深度、隔断、内窗、洞口、平台、吊顶等;
4)标高。主要结构或建筑构造部件的标高,如室内地面、楼面、平台、雨篷、吊顶、屋面板、屋面檐口、女儿墙顶高出屋面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屋面特殊构件等的标高,室外地面标高;
5)图纸名称、比例。
(二)结构施工图
(1)基础平面图
1)给出定位轴线、基础构件(包括承台、基础梁等)的位置、尺寸、底标高、构件编号;
2)基础设计说明应包括基础持力层及基础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持力层验槽要求、基底及基槽回填土的处理措施与要求,以及对施工的有关要求等;
3)采用桩基础,应绘出墙柱下的桩位平面和定位尺寸(桩数、桩与轴线的定位关系)、承台的位置和编号,并说明桩的类型;
4)应给出桩详图及桩与承台的连接构造详图,桩详图包括桩顶标高、桩长、桩身截面尺寸、混凝土强度等级及配筋,并说明地质概况、桩持力层及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成桩的施工要求、桩基的检测要求,注明单桩的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5)承台详图从略。
(2)柱平法施工图
1)建议采用截面注写方式绘制柱平法施工图,应绘出定位轴线、柱编号、定位尺寸、配筋;
2)给出结构层楼面标高结构层高表及图纸名称;
3)说明柱的混凝土及钢筋的材料强度等级、框架的抗震等级及参见的标准图集名称和编号;
4)绘图要求详见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1G101-1)中的柱平法制图规则。
(3)墙平法施工图
1)建议采用列表注写方式绘制剪力墙平法施工图,应绘出定位轴线、墙编号、墙定位尺寸;给出边缘构件的编号、定位尺寸;给出连梁的编号、定位尺寸;
2)给出剪力墙身表、剪力墙梁表和剪力墙柱表;给出结构层楼面标高结构层高表及图纸名称;
3)说明剪力墙的混凝土及钢筋的材料强度等级、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及参见的标准图集名称和编号;
4)绘图要求详见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1G101-1)中的墙平法制图规则。
(4)梁平法施工图
1)建议采用平面注写方式绘制梁平法施工图,应绘出定位轴线、定位尺寸编号、截面尺寸、箍筋及纵筋的配置数量;
2)给出结构层楼面标高结构层高表及图纸名称;
3)说明梁的混凝土及钢筋的材料强度等级、框架的抗震等级及参见的标准图集名称和编号;
4)绘图要求详见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1G101-1)中的梁平法制图规则。
(5)板平法施工图
1)建议采用有梁楼盖平法绘制板平法施工图,应绘出定位轴线、编号、板厚、板底配筋数量、支座处板顶配筋数量;
2)给出结构层楼面标高结构层高表及图纸名称;
3)说明板的混凝土及钢筋的材料强度等级、未注明的板分布钢筋规格及参见的标准图集名称和编号;
4)绘图要求详见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1G101-1)中的板平法制图规则。
5)也可以采用传统的楼板配筋方式绘制板配筋图,应绘出定位轴线、板底配筋数量、支座处板顶配筋数量;说明板的混凝土及钢筋的材料强度等级、板厚、未注明的板分布钢筋规格,并给出图纸名称。
(6)框架配筋图(手工绘制)
1)要求采用铅笔在1#白图纸上手工绘制一榀框架的配筋图,框架纵剖面图应绘出定位轴线、编号;示意绘出桩、承台、框架柱(至少两根边柱和一根中柱)、两层楼层框架梁和屋面框架梁;
2)框架纵剖面图应给出轴线间距、轴线与柱子定位尺寸、框架梁净跨、承台顶面标高、框架梁顶标高及框架柱高度等;
3)框架梁的纵剖面配筋在框架纵剖面图上绘制,在框架纵剖面图旁单独绘制框架柱的纵剖面配筋图,参照平法图集(11G101-1)第二部分标准构造详图给出框架梁、柱的配筋及构造措施;
4)选取一跨楼层框架梁剖切三个剖面,选取一跨屋面框架梁剖切三个剖面,选取框架边柱剖切两个剖面,选取框架中柱剖切两个剖面,绘制框架梁、柱的横剖面配筋图;
5)说明材料的强度等级及框架的抗震等级,并给出图纸名称;
6)在框架纵剖面图和框架柱的纵剖面配筋图中,构件长度绘制比例可选1:50或1:60,构件高度绘制比例可选1:40;框架梁、柱的横剖面配筋图的绘制比例可选1:20或1:30。
(7)楼梯配筋图(选作部分)
1)绘制楼梯平面图,给出定位轴线、定位尺寸和轴线编号;给出楼梯板编号、平台板编号和楼梯梁编号;给出平台板厚度和平台板配筋;
2)绘制楼梯剖面图,给出两端定位轴线、编号和轴线间距;给出楼梯板编号、平台板编号;给出楼层结构标高和缓台结构标高;给出梯板水平长度及缓台板跨度;
3)绘制楼梯板配筋详图,给出踏步宽度、踏步高度、踏步数量、梯板水平投影长度、梯板竖向高度、梯板厚度及梯板配筋数量;
4)绘制梯梁纵剖面配筋图、横剖面配筋图。
四、设计进度安排及完成工作量
第1周:建筑设计。包括:建筑方案设计、设计说明书及绘制施工图,完成建筑施工图至少5张,其中建筑平面图2~3张、立面图2~3张、剖面图1~2张。
第2周~第7周:结构设计。包括:结构布置、框架和剪力墙刚度计算、荷载计算、自振周期计算、风荷载及水平地震作用计算、竖向及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框剪结构协同分析、荷载效应组合,上述计算内容均为手工计算。第7周末完成毕业设计期中考核。
第8周~第9周:毕业实习。考察实际工程,增强实践知识,搜集图纸资料,要求记好实习日记,写出实习报告。
第10周~第12周:结构设计。包括:框架及剪力墙的截面配筋计算;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的计算,以一根竖向轴力较大的柱子为例,考虑弯矩、剪力和轴力共同作用,确定柱下桩数;楼梯板及平台板的配筋计算(选作)。
第13周: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完成施工组织设计、提出施工组织计划文件。并按要求提交设计说明书、计算书及施工组织设计的电子文件。第13周末完成学术不端检测。
第14周~第15周:结构设计。绘制结构施工图并完成检测不合格毕业设计的复检工作。采用PK-PM系列设计软件绘制施工图至少8张,包括基础平面布置图1张、柱平法施工图2~3张、墙平法施工图1~2张、梁平法施工图2~3张、板平法施工图2~3张及楼梯配筋图(选作)1张;根据PK-PM系列设计软件的计算结果,选取一榀框架,采用铅笔手工绘制框架配筋图1张(1#图纸)。
第16周:教师检查学生的设计图纸。同时评阅设计说明书、计算书及设计图纸。
第16周:毕业设计答辩。学生对所作设计进行答辩,全面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及设计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中期考核结果和毕业答辩综合评定毕业设计成绩。
图纸张数:计算机绘图至少13张,手工绘图1张。
说明书字数:1.5万字以上。